展開頻道 收起頻道

長江網2件作品獲武漢新聞獎一等獎

首頁 > 關于長江網 > 活動

2023-05-08 21:30 來源: 長江網
【字體:

  長江網記者趙萌萌

  近日,武漢新聞工作者協會公布了第三十二屆(2022年度)武漢新聞獎評選結果,長江網3件新聞作品獲獎。其中,《方位:中國湖北鄂州!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今天投運》獲得消息類一等獎,《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獲得系列報道類一等獎,《“武漢這十年”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獲得重大主題報道類三等獎。

  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投運

  報道的網絡話題閱讀量近億次

  2022年7月17日,亞洲首座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用,長江網(長江日報武漢都市圈新聞中心)給予了重點報道。任勇 攝

  鄂州花湖機場是湖北省“一號工程”,也是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發出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號令之后,首個高標對位、高能助力的標志性工程完工投運,是新時代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令人振奮的大事件。

  為做好鄂州花湖機場投運報道,長江網(長江日報武漢都市圈新聞中心)在一個月前便精心謀劃,采訪了專家學者、企業家,稿件精心打磨,投運當天派出了多路記者,前方后方聯動,場內、場外配合,在省領導宣布投用后第一時間發稿。新聞作品《方位:中國湖北鄂州!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今天投運》作為新媒體系列報道的主稿,和其他消息滾動發布,全面、詳細地展現了花湖機場從建設到投用的過程,在網上形成了持續的關注度。微博話題#亞洲首座貨運機場正式投運#閱讀量接近1億次,被中國新聞周刊、新京報等51家媒體轉載,全國熱搜榜在榜時間超過8小時。

  “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

  走出長江文化的精神氣派與文化自信

  2022年7月18日,千年名樓黃鶴樓下,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將“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探訪團旗幟交到全國重點新聞網長江網負責人手中,由此開啟長江文化探訪之行。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劉斌 攝

  為吸引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和支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為湖北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樣板段造勢發力,2022年7月18日至8月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長江網承辦了“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主題宣傳推廣活動。

  不懼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氣溫,“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探訪團一行從黃鶴樓腳下的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出發,實地探訪了湖北省17個市州32個縣(區)的70多個自然和人文點位,探訪團參與人數近500人次,總行程超過5400多公里。

  探訪活動以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視角,通過專家、記者、大中小學生、市民群眾之口,進行了價值新發現和文化新闡釋,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會說話。全媒體的報道讓受眾真切感受到了英雄城市的燦爛歷史文化,加深了對長江文化的認識和了解,生發出濃濃的文化認同。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課題負責人寧志中等20余位知名專家,對“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活動的意義和價值給予充分肯定,稱贊“走出了長江文化的精神氣派,走出了文化自信,增強了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系列報道受到中宣部、文旅部、湖北省文旅廳等的高度肯定,獲評湖北省委網信辦“湖北好網民工程品牌”。

  叫響主題 身臨其境

  “武漢這十年”讓武漢答卷鮮活動人

  武漢市相關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主講。李哲奇 徐崢 制圖

  一個個具象的“形勢政策”故事,讓武漢答卷鮮活動人,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武漢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彰顯新時代英雄城市的能級、品質、形象。

  2022年9月至10月初,長江網參與策劃、創新承辦了“武漢這十年”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1個多月,13場,市委宣傳部聯合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衛健委等13個市直部門、61家企事業單位參與。

  有別于“臺上一人講”傳統報告會場景模式,“武漢這十年”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通過“主講嘉賓室內現場演說+外場嘉賓室外現場解說”形式,融合領導干部講、院士專家講、企業負責人講、基層先進典型講,創新報告方式。

  報告會內容轉化為專題、長圖、海報、圖文、短視頻、長視頻等全媒體傳播產品,全網累計閱讀量破億,成為近年來武漢市涉及面最大、影響面最廣、影響力最深遠的系列形勢政策宣傳報道活動,得到省市領導、宣講單位及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報告會內容還在武漢城市“千媒萬屏”全媒體宣傳平臺展播,并匯編成《“武漢這十年”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報告集。

  【編輯:朱曦東】 

120秒试看无码体验区福利